非遗|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 汉中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23-08-12 13:42:52

近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探访汉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和藤编技艺,感受“天汉之城”多彩非遗的独特魅力。


(资料图片)

汉调桄桄:古老的汉中之音

“汉调桄桄因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因此又称为‘桄桄子’,音乐包括唱腔、伴奏两部分,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汉调桄桄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吸取了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长,有独特的汉调艺术魅力。”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说,汉调桄桄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鲜明浓郁的特色,成为汉中地方文化的一种独特标识。2006年,汉调桄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者在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看到,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编排着即将上演的新剧目。汉调桄桄剧团演员,通过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为观众们献上高质量桄桄戏表演,每场直播都能吸引上万名观众线上观看。新媒体平台改变了戏曲表演等传统演出形式,也成为了汉调桄桄传播和发展的新阵地。

目前,演员“汉调桄桄·青栀子”、“汉中欣哥”在抖音上已经小有名气,更有抖音官方等跟踪拍摄。汉调桄桄还与秦岭四宝融合IP形象,已制作出一批文创产品,经过广泛宣传,提高了汉调桄桄的知晓率。

汉中藤编:匠心“织”就新生活

编辫、平编、绞编、串编、缠扣、盘结编花……一根根细腻的木竹、青藤通过工匠们精湛的编织技艺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将生活之美、手工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汉中藤编是以青藤为基本编织材料,运用多种编织技法进行的藤竹结构或纯藤结构的器物编织。其工艺繁复,一般需要大小20多道工序,生产出的藤编产品具有纯天然、纯手工、绿色环保、质韧体轻、大方耐用、雅致简朴、透气舒适等特点。

现在,藤编“小手艺”已经成为“大产业”。近年来,当地还发展了棕编、扇编、竹编、草编等传统手工艺产业,经过不断摸索和扩展壮大,产品种类由曾经单纯的家具,拓展到室内外装饰装修、文创旅游工艺品、居家日用产品等。

“汉中藤编这门古老的技艺已经成为许多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而藤编文化也被越来越多人学习和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说。

据了解,南郑区藤编年生产量可达到18万余件,年总产值6000多万元,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带动农户295户增收。

(相关单位供图)

关键词: